带式输送机文献,带式输送机文献综述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带式输送机文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带式输送机文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武帝时期,马蹬已经发明并实用了吗?
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最早的马镫是单边的,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化成双边,进一步解放骑乘者的双手,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有铁马镫的替代物--布马镫,从西汉壁画中可见一斑。最早的马镫实物,发现于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初的中国东北的鲜卑人活动的区域,出土地点在辽宁省西部与内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县。1965年,考古人员在北票县北燕贵族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这对马镫长24.5厘米,宽16.8厘米,是国际上现存时代最早的马镫实物。西方人在经过东方游牧民族入侵后逐渐装备马镫,从而诞生了新的社会阶级-——中世纪的骑士贵族阶级。马镫发明的准确的时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
发展历史
中国实物的硬质金属马镫的年代是北魏时期,这种马镫是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挂式马镫。其后,这种马镫通过高句丽向东传播,扩散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继而出现了窄踏板金属马镫在亚洲大草原上的广泛传播。在中国南方地区,约在公元4世纪也已出现了马镫。总之,木芯长直柄马镫是东西方各类马镫的源头。其后,马镫也被高句丽人掌握和改造,用木芯包铁镫代替了北燕的木芯包铜。马镫最早是用皮革制成的。马镫有银、铜、铁鎏银、铁等不同的材质。它是马具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是为了帮助骑士上马而发明的。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盔甲?
谢谢邀请啊!
古代著名的盔甲真的不少……
列举中外几种比较典型的吧
先说一个见证了沙皇俄国四处扩张历程的“妨主”锁子甲。
莫斯科军械库里收藏着一件编号为4470的短袖链甲衫(特指短下摆、无罩帽的锁子甲)。这件链甲衫肩宽处达114厘米,下摆宽82厘米,长60厘米,铁制,铁环大约有16000个,重量为11672克。
它的第一个主人是俄罗斯公爵彼得诺维奇·舒伊斯基。身为大贵族和总督的彼得·伊万诺维奇·舒伊斯基曾参与了伊凡雷帝对喀山的征服和对利沃尼亚骑士团的战争。1558年,他指挥包围并攻占了杰尔普特(今爱沙尼亚城市塔尔图)。在1564年1月26日的乌拉河之役(Battle of Ula)中,他遭遇立陶宛人突袭,结果他还没来记得穿盔甲就被干掉了。
之后,这个锁子甲成为伊凡雷帝的收藏品。
1583年,伊凡雷帝将这件链甲衫赐予了一位著名哥萨克——征服西伯利亚汗国的叶尔马克。结果获赠这件链甲衫后,叶尔马克于1584年8月5日,遭遇西伯利亚人的突袭。在混战中,他被西伯利亚人打到了水里,结果因为穿着这件锁子甲而被淹死了。
1646年,它被在西伯利亚的一个城市里发现,并带回莫斯科。可能由于该链甲衫的前后两任主人都死于非命,再也没人尝试着相当其第三任主人了。这件链甲衫于是收藏于莫斯科的皇家军械库,留存至今……
再说一个克妻的胖子国王的两套铠甲。
16世纪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身为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代君王,最著名的是他一共有过六次婚姻和六个王后,其中前五个王后两个离婚,两个被处死,一个死于产褥热。
这个国王很喜欢竞技比武,拥有多套比武铠甲。
我们就来看看他最初和最后两套不同的铠甲的差别,好明白岁月是一把怎么样的杀猪刀。
第一套是格林威治兵工厂出产的“银镂铠”,由保罗·范·维兰德大约于1515年制作而成。这件铠甲通体镀银并曾饰金,全甲于骑乘状态时高185厘米、胸甲肩部至腰部高35.5厘米、全重30.11公斤。该铠甲上的胸围(由铠甲外侧量得)为105.5厘米(41.7英寸)、腰围则为88厘米(34.7英寸)。在胸甲上的人物形象是圣乔治,背甲上的则是圣巴巴拉。其他部分的铠甲都采用都铎玫瑰与凯瑟琳的石榴标志。甲裙底部有以亨利八世与凯瑟琳公主的名字首字母H和K为装饰图案,以此纪念她们两人的婚姻。但最后亨利八世这个渣男,因为凯瑟琳不能生男孩而抛弃了她。
最后一件铠甲是1540年格林威治兵工厂为亨利八世制作的。亨利八世此时49岁。该铠甲高188厘米,重35.33公斤,胸围138厘米(54.5英寸),腰围129.5厘米(51英寸)。
从两件铠甲来看,亨利八世这个渣男做到了“特别能吃苦”的前四个字。
相对于国外对于国内铠甲的保护与收藏,国内这个真的差远了。
说两件国内著名的铠甲吧!
首先是曾侯乙墓出土的东周皮甲。要注意的是,东周皮甲不能简单理解为皮质甲,而是一种皮革大漆复合甲。
我们的作者曾对这个套进行过复原。
甲片髹漆后形成漆膜“具有防腐蚀性能和一定的强度、韧性”,“漆膜厚度一般约为0.3毫米,估计要涂刷六七层之多”。2毫米厚度漆层,已经超出美观和防水等基本需求,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整体防御能力。古代工匠在制作时,对不同部位应该区别对待,后世的中国甲胄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道理类似。
著名宅男、明万历皇帝的定陵里出土过一套盔甲。这幅铁甲自肩至底边通长68厘米,被称为齐腰甲。
这种铁甲是对襟。甲身前襟分为左右两片,各于胸部中心缀一铁质贴金圆护镜。两左右片以六对枣核形扣及扣襻纽系。后襟为一整片,上部中心置一圆护。前后襟在肩部连缀,褃缝用绦带连接。根据资料介绍,这幅盔甲共用黑漆熟铁方叶及三角形叶等一百九十九片。因为皇帝的身份,甲片以合股粗丝线穿连编缀制成,而衬里用的是织金锦。
定陵出土的铁盔,属于宽沿六瓣式铁盔。根据明成化四年兵仗局所监制记录,这种头盔以四瓣、六瓣、八瓣铁盔居多。出土的头盔含盔缨杆在内,高33厘米、重1690克。因为是皇帝的,所以六瓣间的缝隙上都加了香草金饰压条。盔的六个面上还有金制六甲神。分别为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六神。在道教中,六甲神被视为阳神(与六丁神相对,六丁神为阴神),又称“六甲将军”。能“行风雷,制鬼神”。盔顶上有真武大帝像,明朝有真武大帝崇拜(明成祖认为他能夺取皇位是因为真武大帝保佑了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带式输送机文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带式输送机文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